找到相关内容121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慈法师著:出家人的样子(2)

    天台宗,于中国宋代传入韩国的情况,1746年重兴救仁寺,建前先到中国考察后才重建的,当时只是一小茅蓬,现在已有200万信徒,殿堂有50余所,下院有16所,有一所政府立案的大学(幼儿园,老年残疾人等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358695.html
  • 来果禅师与《高旻寺规约》

    印度朝礼圣迹。赴印途中,经过湖北,赶回黄冈家乡,去探视他老年的父亲。他的一身装扮,仍是头戴一凉篷,身穿一衲袄,方便铲,圆蒲团,一瓢一筷,不带其他杂物。清宣统末年,他到扬州高曼寺挂单。高曼寺长老月朗老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0159986.html
  • 名士与禅六则

    李贽曾作《老苦》一文,缘于老年无友而叹老苦,读了中郎的文章,他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与希望。   在宗道和李贽的影响下,中郎对禅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此后,他与焦竤、陶石篑、管东溟等喜好禅学的学者往还,又...

    黄春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660073.html
  • 律制生活--论经忏佛事及其利弊得失

    它衰败的因素,日久成习,习久成弊,积弊成非,这是世间法则的必然现象。好像我们人类,从初出母胎的婴儿,经过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壮年、老年而复归于一死,如果根据物质不灭、灵魂常在的原则,一个人的死去,也正是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960403.html
  • 印顺思想脉络论

    如来倾向之菩萨分流;五、如来为本之梵佛一体。印度佛教的先后五期,从创立到衰灭,正如人的一生,自童年、少年、壮年、老年到死亡。[39]   通过对印度佛教这种判教式的研究,印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   ...印度佛教的兴起、发展又衰落喻为人的一生,自童真、少壮而衰老。童真,充满活力,是可称赞的,但童真而进入壮年,不是更有意义吗?壮年而不知珍摄,转眼衰老了。老年经验多,知识丰富,表示成熟吗?也可能表示接近衰亡...

    李尚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3561387.html
  • 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

    人生佛教’。”6所以要推进人生佛教,提倡人乘,走人生佛教的道路。但是按印顺的看法,印度晚期的佛教已是老年的佛教,天化的倾向非常明显,所以它是没有生命力的。印顺认为,“...lsquo;正如人的一生,自童真、少壮而衰老。童真充满活力,是可称赞的,但童真而进入壮年,不是更有意义吗?壮年而不知珍摄,转眼衰老了。老年经验多,知识丰富,表示成熟吗?也可能表示接近死亡’。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3661388.html
  • 太虚印顺对中国佛学态度的比较分析

    也钦慕这个;老年来学佛修行,桑榆晚景,更非急起直追不可。中国佛教的重于自修自了,出家在家,一体同风,就是这种最大乘思想的实践。” 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,印顺法师从早年深信圆融方便为中国佛教独得之秘,到...

    李宜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1961562.html
  • 长沙开福寺比丘尼的研究

    如此说来流鼻血呢?也是不是有罪过呢?”  目前,在开福寺的比丘尼在例假期间也能够照常上殿,做每日的早晚功课,听老年比丘尼说,这在旧时也是不允许的。  开福寺比丘尼对参加放焰口的看法  善果师父少年时候...

    吴中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561948.html
  • 禅与心灵世界

    时候都是尽职尽责的守护神。人在睡熟之后,人在昏迷之中,它都在工作。人的生命并不因为理智、感觉、感知的失去而失去。植物人,老年呆痴症,不照样还能度过许多春秋吗?末那识与第六识的根本区别是在:第六识是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262113.html
  •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

    正如人的一生,自童真,少壮而衰老。童真,充满活力,是可称赞的!但童真而进入壮年,不是更有意义吗?壮年而不知珍摄,转眼衰老了。老年经验多,知识丰富,表示成熟吗?也可能表示接近衰亡!所以,我不说“愈古愈真”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4962284.html